但凡是个炒股的,多半动过这样一个念头:辞职炒股。
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辞职炒股”?它有什么魔力如此勾人魂魄?
“辞职炒股”真的那么美么?它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心酸?
今天我们来聊聊辞职炒股这个话题,仅是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
— 1 —
一个职业投资者的故事
前不久听一个投资界的朋友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说到:
他有一个朋友。
2002年入市,2004年开始专职炒股,至今已有15年股龄,其中有13年以交易为生,他叫阿雄。
阿雄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靠股市活着的自由职业者。
2000年大学毕业,阿雄进入一家比较大的软件公司做研发,短短三年时间成为公司核心产品的架构师。
2004年,毅然辞职专职炒股。
那会儿,软件行业风头正劲,他这个决定,很多人无法理解。
他说,他不需要别人理解。
从年轻有为的软件构架师转专业股民,他的职业生涯,开盘激进而凌厉。
当年的他,胸中充满雄心壮志,他说,他的人生不应该只有代码,应该在路上,到大草原品花开花落,到天涯海角处看云卷云舒。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必须快速实现财富自由,然后,背上行囊上路。
于是,他选择了投机!
那年,他26岁。
阿雄做股票是有天份的,2002年到2004年那样的行情,他竟然从5万做到了10万。
他很明确自己做股票,比绝大多数人敏锐。
2006年至2007年那一波大行情,他的账户资产最高涨到100多万。
他说,那一波大行情,他做得不够好,4千点以上太过谨慎了,轻仓进进出出,错过了4千点以上的一波大行情。
2007年,他30岁,账户上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30岁100多万,收入中规中矩,不算特别好,当然更不能算差。
30岁,他比身边很多朋友同学都有钱,只是100万+,离他的梦想还是很遥远。
那一年,家人叫他买房,然后像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
他想都不想,拒绝了家人的要求。
他说,他不能屈服于结婚生子和油盐酱醋,生活必须要有诗和远方。
他踌躇满志。
最终,他没有买房,买了台20多万的车,犒劳自己,算是给自己30岁一个不算很差,略带遗憾的交待。
2008年,上证跌到3500点的时候,他重仓杀入,折腾半年,伤痕累累,100万变成了50万。
毕业七年,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
他说,也许是因为太过于执著梦想,使自己失去了理智,起了贪念。
贪婪,是人类搏杀的源动力,也是失败的伏笔。
他的亲朋好友继续说他,剩下的50万,买个房,结个婚,生个孩子。
他当时也想过妥协,毕竟30出头了,也应该成家了,但是一想着,买了房,没了钱,必须进入职场从头再来,心有不甘。
于是,他又作了一次决定。2009年,他的账户又回到100万+。
从2009年到2014年,他的人生像是被下了咒一样,5年时间,资产一过百万就调头,到14年底,账户还是100万。
这五年间,他妥协了,结婚生子,但是一直没买房,不是不想买,而是不敢买,买了就没有操作的本金了。
这五年来,他其实没有亏,至少撑起了一个家。但是!
这五年间,他身边的亲朋友好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很多原来比自己还差的朋友,混成了公司的中高层,买房买车,甚至还持有公司的原始股份,资产早已过千万。
有些朋友,这五年间创业,公司做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有些朋友,也悄悄的变成了不再是朋友。
和身边人比较,他唯一的有形资产,是07年买的那台车,已略显老态龙钟,和时代格格不入。
他说,人最怕的就是比较,而活在这个现实里,又不得不比较。
如果当初不是那么冲动,以他的才华和魄力,现在至少也应该是个技术总监。甚至,以他敢闯敢拼的个性,有可能已经是某某公司的创始人。
只是,生活没有如果。14年底15年初,他立志要抢回他丢失的10年时光,于是融资重仓,资产最高时达到了小一千万。
可惜好景不长。
2015年下半年的黑天鹅,让他的资产又回到100万。
他以为凭他十年来的经验,已看透了A股,15年下半年的股票暴跌,他总觉得还会弹上去,直到账户又回到100万的时候,他才突然间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不能输掉这100万。输掉了100万,拿什么撑起一个家?输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他的内心,有了一个很沉重的包袱。
2015年到2017年,他的账户资产起起伏伏,最终还是没能有效突破100万。100万,也许真成了他的咒。
2017年,阿雄40岁,时间在他脸上刻上了皱纹,也蚀掉了他前额的头发,还磨掉了他原本凌厉的眼神。
我曾经问过他:你没想过退出吗?
他说:40岁的人了,我除了操盘,什么都不会,时代变化太快,十多年前引以为豪的软件开发能力,早已黯然失色。
我现在退出,我还能做什么,去应聘程序员?
40岁的程序员,那就是个笑话。他语气略带无奈,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忧伤。
时间,改变了他的容貌,也腐蚀了他的激情!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几次发财的机会,这十多年来,他错过了两次发大财机会:
一次是07年的大行情,因为过于保守没抓住;一次是15年上半年,因为太过于贪婪也没抓住。
我问:除了这两个,就没有其它让你介怀的吗?
他猛吸一口烟,长长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我。我一直在等他提2004年的决定,那一次决定才是他人生真正的转折点。
但是他一直不提,我知道,他不是不知道2004年那个决定对他影响有多大,也许,只是,他不想再面对。
......
“走职业投资交易这条路,真的很难很难,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财富自由,轻易踏上这条路。"
我的那个朋友,最后和我说了上面这句话。
— 2 —
炒股,“九死一生”
前面,我们写了一篇文章:无处不在的“二八法则”,投资中决胜的关键。
在资本市场,“二八法则”可以说表现得更加极端,我们常说的“一赢二平七亏”就是真实的写照。在10%赢的小伙伴里面,又有很多人是小打小闹,真正靠炒股解决家庭财务问题的,或许又只占到这群赢家中的10%,也就是说,通过炒股实现阶层跃迁在1%左右。多达99%的投资者成为股海中的一滴 “水”,普通到没人记得他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溅起一朵浪花。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的胡润财富报告,统计了中国家庭的财富情况。报告里主要关心了四个财富层次的家庭,分别是3000万美元以上的、1亿人民币以上的、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600万人民币以上的。
图片
报告里显示:千万人民币资产“高净值家庭”由60%的企业主、20%的金领、10%的炒房者、10%的职业股民构成;亿元人民币资产“超高净值家庭”由75%的企业主、15%的炒房者和10%的职业股民构成。
千万人民币资产家庭共有202万户,也就是大约有20万人靠炒股实现了千万资产。那么,中国有多少股民呢?截至2020年年末,投资者数量合计为1.78亿。也就是说在接近2亿的股民中,有大约千分之一的人靠炒股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千万的标准略高了一点,我们放低一点标准到500万,那么这个比例最多也就1%左右。
1%,这个比例高么?
老实说,这要看和谁比。
跟中彩票比,那是高出太多太多;
跟中新股比,也高出很多;
跟投资房产实现阶层跃迁比,就黯然失色了。
房产依然是中层富人阶级主要的财富载体,600万人民币层级,计算房产价值在内的家庭有501万,刨除房产价值的家庭则只有180万。
不难看出,炒股致富的不确定性还是很大的。从近十年来的情况来看,难易程度和投资房产比较,有3道门槛。
第一,选股难度远比买房要高。买房根据自身资金量大小和实际工作生活需要,沿着往大中城市买,往黄金地段买,往城市新规划中有升值潜力的地方买,买学区房这几个思路买基本没有问题,即便买的位置不好,也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
2010年到现在,北京的房价10年时间大概涨了5倍。而上证指数10年前在3000点左右,如今仍然是3000点左右。在资本市场,必须要选对股票才能赚到钱,贵州茅台10年时间大概涨了20倍,但很多公司不光没涨还跌了。如果没有选对公司,那就是劳心劳力还一无所获,甚至赔掉了本金。这是第一道门槛。
第二,买房容易做到长期持有,而选股选对了你也拿不住。房子作为大宗资产交易起来会比较繁琐,交易的成本也有好几个点,通常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交易。而股票交易则是分分钟的事情,买房交易的门槛相对股票高太多,交易的门槛和房价平稳上扬的走势所带来的持有的舒适度帮助很多人做到了在资本市场很难做到的长期持有。而资本市场,波动要剧烈得多。就拿这十年来的大牛股贵州茅台来说,中间过程跌宕起伏,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贵州茅台下跌长达18个月,而在此期间业绩始终没有出现恶化,市场犯错的时间之久,可以说很多人是拿不住的。持股体验比起持有房产来说,要差多了。
第三,买房加杠杆放大了收益,而买股加杠杆很容易破产。买房一般只需要首付20%-30%,剩下的通过银行贷款,相当于加了3.3—5倍的杠杆,将收益放大了,而持有过程中房子基本处于平稳上扬的走势,下跌周期短暂,幅度也不大。而股票要是加这么高的杠杆,一旦反向走出2-3个跌停,基本就灰飞烟灭了。杠杆会将你的恐惧同等放大,而情绪会让你的操作变形,加剧损失。
— 3 —
全职投资的利弊
首先,我认为大部分人不适合辞职投资。有不少新手都能连续两三年赚大钱,就开始准备辞职了,这时千万不能膨胀,你可能只是运气好。
其次,投资并不像传统行业那样,花的时间越多成就就越大,相反,对于很多人来说,花的时间越多,亏的越快,因为他频繁交易,在市场里来回割肉。
第三,全职投资意味着家庭的开销都要从投资中来,不能亏钱,只能赚钱,对亏损的幅度、市场的波动容忍度就会变得非常低,一旦操作不对,压力会非常大。
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真决心走上这条路,最好能等到业余投资10年以上,经历过一轮牛熊,并且至少连续7年稳定盈利,确认好自己是否适合之后,再考虑全职的事。
接下来,我们来想象一下全职投资的好处和弊端。
全职投资的好处:
1、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可以投入到股票研究和交易。不用再早晚打卡,不要被动享受早晚高峰的拥堵,不用理会单位的各种复杂的人与事,不用上班时间偷偷摸摸看股票,买卖股票。对于厌倦职场工作、却又喜爱投资的人来说,能极大提升幸福感。
2、无需996加班,有利健康。
3、时间宽裕的话,还能多投入些孩子教育、老人赡养等家庭事务。
4、存量资产如果很多,收益率提升一点点,就可以超过工资性收入。
全职投资的弊端:
1、少了持续且相对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工资是加法,投资是乘法。但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工资永远不会做减法,而投资经常会做成除法……
2、就算你能做好乘法,但财富对于生活的提升有边际效应,资产翻100倍可能只提升了两三倍幸福感,积蓄亏掉七八成可能就会绝望,甚至走上极端。
3、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慢慢积累本金,哪怕炒股不是很顺利,也不伤筋动骨(不上杠杠的前提下),全职投资一旦不顺,压力会非常大,重压之下,容易操作变形引起恶性循环。
4、要发财必先修德,德配位,财富福报才有根本,才能留得住财。年轻人本金不多,经验和心态也没成熟,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贡献,不应该随便辞职在家炒股,因为职场潜力可能很大,也有更大的社交圈,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5、心理素质差的人不宜全职,全职投资亏损时压力大得多,不仅自己会担心未来生活,家人还难免责怪,还不能靠工作来分心解压。喜欢冒险,赌博式投资的人也不宜全职,因为赌博式投资纵能暴富一时,却难守成一生。
说到底,还是因为投资这件事,确实有很多反人性的地方。
图片
— 4 —
全职投资的基本条件
1、足够的本金
投资收益受本金和收益率两个因素影响,投资收益率长期来看均值回归,而本金理论上可以无限大,所以本金大一些,哪怕收益率有波动,绝对值依然很大。
那么,多少资金量,才能辞职投资呢?
对职业股民来说,如果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我认为起码要满足一点,长期年化收益至少要有稳定覆盖家庭2年支出并且跑赢通胀的能力,如果不考虑通胀因素,那就需要覆盖家庭3年的支出。
二线城市一般家庭,年正常支出按照20万计算,如果是200万本金就需要增值10%*3。那么,200万本金的年化收益率要达到30%。
30%这个长期年化收益率的要求对于职业股民不现实,大幅超越巴菲特了,需要提高本金。或者,找其他提高收入的路子。
本金越高,对年化收益率的要求越低。能让资产增值的能力越强,本金的要求越低,自由程度越高。
这样计算财富自由的前提是要能够在资本市场稳定的盈利。除去开支以外的那些盈利可以算作是对自己的价值投资。财富也就有了积累效应。在够用的前提下,财富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够用,那离财富自由也就不远了。
只有能够稳定盈利,才能够自由。否则,今年盈利40%,明年亏损50%,后年盈利20%,收益率波动太大,我们给自己的估值框架就只能是个周期股,周期股是不适合做价值投资的。因为财富没有积累效应。
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年化收益率15%算是能实现的合理的长期稳定收益率目标。为保险起见,用年化收益率10%来算更为稳妥。如果你的年正常支出是20万,那么600万的本金就是你辞职的门槛,如果你的另一半可以每年给家庭稳定贡献10万的工资收入,那你的门槛就可以降低到300万。
2、科学稳健的投资体系
投资不能全靠运气,即便偶尔运气会带来大量财富,但也无法否定投资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完整的投资体系要能提供从理念、心态、正确投资标的筛选、股价低估研判、仓位控制,到买点卖点、再买点再卖点、持有依据、交易纪律等各个环节明确而具体的一系列操作指示和完善的风险回避办法。
而且这个投资体系还要有包容性,就是说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资金规模的变化,不断完善修正,确保其有效性。随着证券市场监管不断完善、中国市场不断开放、投资工具不断丰富,这一切都在倒逼投资者不断学习,修正、完整自己固有的投资体系。
查理·芒格认为:“挑选股票是普世智慧的一个应用分支”。投资是结合了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文学和数学的知识体系。
芒格认为各学科是相互交叉的,又在彼此交叉中得到加强。芒格坚信,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建立起来的思维格栅理论框架,是获得超额投资回报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问题的分析,如果能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得出同样的结论,那做出的投资决策会更正确。
这一点就需要平常我们有意识的把知识去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框架,大大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由此产生的与众不同的洞见,大概就是所谓的“智慧”。致力于理解和建立思维模型框架,能更好地为人处世。不仅能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同时还是一位好领导,好市民、好父母、好配偶和良师益友。
要想辞职炒股,需要看看你是否已经构建起了科学的体系框架,你自身的投资系统是否支持过去连续若干年优秀的收益率,是否完整的扛过一个以上的市场牛熊转换,唯有如此,才可以预见该投资体系大概率能继续推动你获得不错的收益率。
想要看自己的投研体系和交易体系是否成熟完整,想想以现在的实力有没有基金公司、私募公司等机构愿意要你或者挖你?
应该说这个检验标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3、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思想和感情冲突时,后者会赢。这是我们大脑的神经中枢决定的。——瑞塔·卡特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心理学家科林·卡梅拉认为,情感的影响要视经验的强度而定。强度低的时候,其影响可能只表现为一种顾问的角色;强度适中的时候,可以清醒意识到知觉和情感之间的冲突;当强度更大的时候,情感可能会非常激烈,最终会阻扰人们做出决定,人们常常在这时说自己“不受控制”。
要控制情绪的波动绝非易事,同样也让人沮丧。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始冲动,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挣脱理性的缰绳,冲开文明的堤坝,形成幻想与癫狂。就像英国全球产权策略专家詹姆斯·芒提尔所说,有了情感,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没有情感我们又无法做出决定。
很早以前,当我明白拥有某种性情可以使人成功时,我就努力强化这一性情。就金融业来说,性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商,做这一行你不需要是个天才,但确实需要具备合适的性情。——查理·芒格
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张磊
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要想辞职炒股,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自我的情绪控制用2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理性”。所谓理性,就是不冲动,不被情感和外界压力影响而失去思维判断力,重视证据和逻辑,能依靠系统性的思维框架,正确的解释事物运转背后的机制,看到真正的本质,有对现实强大的解释能力。
要想辞职炒股,成为股市中最终胜出的那10%,就必须跳出情绪的旋涡,把持住自己的理性。
— 5 —
A股市场有大机会吗?
2007年以前买房的人,和没买房的人,资产水平几乎可以差出一到两个阶层。
而现在,类似的事情也在上演,即2019年后买房的人,和买股票的人,过几年资产水平估计也可以差出一到两个阶层。
楼市本质上是看的是人口,未来楼市能否繁荣,主要还是看人口流入量,低线城市后续将持续人口净流出,同时全国的另一个大趋势是生育率的下降,加上老龄化,我们很快就会到达人口峰值,一旦达到,现在建的楼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加之,国家一直定调“房住不炒”,同时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我认为房地产市场大的趋势已经结束,资金正在从楼市向股市核心资产转移,未来资本市场或将迎来黄金十年。这是一个个人非常主观的判断,从大的环境来说,未来十年或许是对全职投资者一个比较友好的时代。
前面说了那么多拦路虎,这里终于有了一点令想辞职炒股的朋友为之一振的地方,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时代的友好并不代表你也可以在投资上取得大的成功,实现阶层的跃迁。世界上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只有20%的人可以跻身前1/5,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需要反复审视自己是否已经满足了前面的几点,即足够的资金、稳健的交易体系和很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
— 6 —
辞职后,除了炒股,还能做些啥?
辞职以后,时间一下子自由了,一天24小时如何安排,而且每天如此。时间管理直接摆在了投资者面前,扑面而来,没法躲避。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独处,这个对自律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每天24小时如何填满?如何让作息、饮食、运动、阅读、投资、家人亲情、兴趣……有机地填满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要重点做好几件事:
1、健康
健康,对每个人都是最最重要的。人们在身体健康时感觉不到健康的重要性,往往即将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健康要投入的时间肯定少不了,但是分摊到每天其实花不了太多的时间,关键还在于坚持,关键在于将健康的习惯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比如:
一日三餐要固定,不要忽早忽晚,不要暴饮暴食,特别是早餐不要忘了吃;
作息要有规律,早睡早起,特别是不要老熬夜;
劳逸结合,累了活动一下,眺望远方,休息一会儿,吃完饭尽量消消食,要避免过劳过逸。
此外,保持每天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有锻炼的习惯,比如跑步、旅游、户外、游泳等,可以很好与研究企业、阅读等比较静的生活状态互补,从而实现生活的一张一弛。
2、家庭
我们一生中,一般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包括爸爸妈妈,也包括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结婚成家的那个家,这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家庭是人一生的起航,也是人生的归属,重要性不言而喻。
辞职以后,就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尤其小学以前,可以陪着一起玩、陪着一起阅读,陪着一起郊游。哪怕是青春期的孩子,适度的交流和陪伴还是需要的。
辞职以后,不要忽视另一半,比如每天饭后散步,比如每天交流自己一天以来的收获等等。总之,要保持一定频率的交流和相互在一起的时间。
3、兴趣爱好
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要生活的更加幸福美满。一旦辞职炒股,那么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剩余的时间,也不需要时时刻刻扑在投资上。
那么,除了留出一部分时间给投资之外,剩余的时间如何利用,兴趣爱好可以担当大任。它们可以充实投资者的生活,提升投资者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比如喜欢阅读,每天定好阅读任务,不仅提升了认知,也是建立多元思维的基础。
比如喜欢喝茶,每天固定时间,弄点功夫茶,品茗中感受茶的滋味,感受人生百态,那个悠然自得!
图片
4、交际圈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辞职以后,失去了工作圈,社交圈有所缩小,那么就应该保持并新建交际圈,来实现自身的社会属性。
至于交际圈,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特别是线上,现在很多投资社区、投资社群都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可以进行深入全方面的交流。
交际圈可以是涉及投资的,也可以是与投资完全无关的。与投资无关的交际圈也很多,可以是同学,可以是原来的同事,还可以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圈子。
对于想要辞职炒股的朋友,可以看看上面五条,再决定还要不要辞职。
对于已经辞职炒股的朋友,也可以对照上面的五条,检验自己的辞职决定,经营好自己辞职炒股的日子。
不辞职炒股的,也有赚大钱的。
辞职炒股的,也有赚大钱的。
辞职与否,只是一种生活状态!
自己的人生路,还是要自己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