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我的主页
退出登录
关注公众号 下载APP
寒武纪的“寒”武纪
新财域 2023-09-29 08:03
排雷 $寒武纪$ 0.00% 发帖价:123.95 贴收益:0.00% 判定中

昔日“AI芯片第一股”中科寒武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寒武纪),在双节之前,被创投股东全面“清仓”。

这个因AI而火的公司,同样因AI开始遭到质疑。诚然创投减持有着盈利的目的在其中,但是长年亏损,盈利目标不明,市场遭遇强竞争等问题,不是寒武纪用“科研投资过大”就能掩盖的。图片上传自尺度APP
(原创文章 请勿转发,上图来源:寒武纪科技)

01
创投“清仓”寒武纪


在AI概念的春天里,寒武纪却遇到了“倒春寒”。

9月23日,寒武纪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收到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出具的《关于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减持结果告知函》,国投创业基金减持7398690股,减持比例1.7760%,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减持总金额约14.82亿元。

根据减持计划,此次减持后,国投创业基金仅持有寒武纪1176股,持股比例降至0.0003%,这意味着该股东“清仓”了寒武纪。

这已是今年国投创业在今年第二次减持寒武纪。3月14日,国投创业刚刚完成了对寒武纪672.48万股股票减持计划,此次减持均价在54.53-99.50元,套现4.66亿元。

除了国投创业,其他创投股东们,也早已动了起来。8月26日,寒武纪股东古生代创投,将IPO前取得的寒武纪股份全部清仓,减持总金额约10.72亿元。

而再早些时间的6月8日,寒武纪股东南京招银、湖北招银同时进行减持,其中南京招银减持3114627股,减持比例0.78%,减持总金额3.88亿元;湖北招银减持1539549股,减持比例0.38%,减持总金额1.91亿元。

同样是IPO前取得的股份,同样是“清仓”了寒武纪。

寒武纪共有5大创投股东,除了上述4家外,宁波瀚高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今年3月,已清仓式减持寒武纪,套现2.25亿元。

也就是说,在今年,寒武纪的5名创投股东全部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清仓”,累计减持套现达到了41.83亿元。

虽然说创投减持,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尤其是在今年AI概念疯狂的行情中,寒武纪股价也从50元飙涨至最高超过271元,高涨的股价让寒武纪的创投股东获得了退出良机。

但是如此清仓式的大规模退出,配合上半年营收下降30%,扣非净利亏损6.4亿的背景,寒武纪“套钱”的声音喧嚣尘上,股价一路走低,未来道路也越发不清晰。

02
大股东“口头护盘”


创投清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情绪,导致寒武纪股价坐上滑滑梯。仅今年三季度以来,寒武纪股价累计跌幅已超过30%,表现颇为不佳。

为了稳定股价,公司实控人开始选择护盘,但是护盘动作不仅“温柔”,甚至被质疑为“口头护盘”。

9月26日,寒武纪公告称,收到公司实控人陈天石出具的《承诺函》。陈天石承诺,其持有的股份,自承诺函出具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将不以任何方式进行减持,包括承诺期间该部分股份若因资本公积转增、派送股票红利、配股、增发等事项产生的新增股份。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承诺。看起来似乎大股东在表达信心。但实际上,既是大股东想减持,也是很难做到的。

根据证监会减持新规的要求,对于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而目前寒武纪自2020年上市以来,就处于“年年亏损”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股东的不减持承诺,完全成为摆设,也因此立刻引起了投资者的进一步质疑。

为此,寒武纪再将此前的回购计划拿出来稳盘。

其实在古生代创投清仓股票之后,寒武纪就曾拿出了一份3000万元~5000万元的回购方案,但是此后一直没有进展。

直到9月27日,寒武纪才开始披露回购动作。其在9月26日,已回购12.4万股股票,回购金额约1600万元。


不过因此之前的一系列动作,此次回购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9月28日,寒武纪以下跌2.25%,报123.95元/股的成绩,进入了双节假期。

03
盈利遥遥无期


其实无论是实际控制人的“口头护盘”,还是创投股东的“清仓式”减持,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市场对寒武纪未来的担忧。

首先,寒武纪的主要业务是AI芯片的研发和销售,这是一个高度技术驱动的行业。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门槛的提高,寒武纪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此外,由于AI芯片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而且市场推广难度高,这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数据显示,自2020年,寒武纪以“AI芯片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科创板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净利润分别为-4.35亿元、-8.30亿元、-13.25亿元和-5.60亿元,上市以来合计亏损31.5亿元。

而在上市之前的2017至2019年期间,寒武纪也分别亏损了3.81亿元、0.41亿元和11.79亿元,上市前的三年已亏超16亿元。这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成绩。

当然芯片研发嘛,周期长投资大并不是寒武纪单独存在的问题。寒武纪的问题是,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都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并开始推出新的AI芯片产品。这就侵蚀了寒武纪的市场份额,也减弱了寒武纪的市场优势。

比如2023年上半年,面对西方对中国芯片概念业制裁的背景,寒武纪的营收反而降低了30%。从2021年上半年的58.1%的营收增速到2022年24.6%的营收增速再到今年的下降。虽然寒武纪称是因为主要维护优质客户,虽然其表示是在调整方向,但明显与同行的正面竞争不无关系。

此外有消息称,寒武纪关停了汽车业务,并进行了裁员。针对这一消息寒武纪并没有正面回应,但从其半年报数据也可看出,上半年寒武纪的研发人员为980人,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8.8%。

针对不太乐观的财务状态,寒武纪也在持续进行融资保证现金流。今年3月,寒武纪定增16.72亿元,用以投入先进工艺平台芯片项目、稳定工艺平台芯片项目、面向新兴应用场景的通用智能处理器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也让寒武纪上市后的融资额,达到了42.5亿元。

但融资无法转化为盈利,亏损额逐年增加,如此情况下创投又来个全面清仓,使得寒武纪的未来盈利前景更加不明朗。固然寒武纪有着AI芯片的先发优势,但在疯狂炒作过后,市场开始进入冷静期,如何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和提升竞争力,将是其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评 0 赞 0
 评论并转发至我的动态
发布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