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创财经》 文 / 张彦
元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元创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橡胶履带类产品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农用机械橡胶履带、工程机械橡胶履带和橡胶履带板,作为履带式机械的行走部件,最终应用于农业生产、工程施工等不同应用领域,目前,元创股份正在准备深交所主板IPO。
招股书披露,本次冲刺上市,元创股份拟募集资金约4.85亿元,计划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技术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事实上,这并不是元创股份第一次冲刺IPO,早在2021年12月,元创股份就曾申报上交所主板IPO,但于2022年11月主动撤回了申请。对于前次IPO撤回的缘由,元创股份在回复问询函时披露,一是部分资金流水核查事项待取得相关证据,二是前次申报后业绩有所下降。
然而此次元创股份二闯IPO,其业绩存在的问题依旧存在。
业绩起伏不定,主板“大盘蓝筹”属性待考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元创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58%、28.28%和22.75%,20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了6.70个百分点,而在2024年又下降了5.5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元创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较大,这也直接影响了其整体业绩的稳定性。
在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元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分别为126065.95万元、114147.79万元和134907.62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889.57万元、17764.97万元和15466.10万元;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3702.27万元、17568.57万元和15007.97万元,报告期内,元创股份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呈现显著的波动,但从整体来看,其增长并不显著。
元创股份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出现出口国贸易政策对公司出口商品的不利变化、橡胶履带市场需求下滑、农机产业政策调整对农机市场需求造成短期抑制、市场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或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不利波动、所在地区限电限产、应收账款坏账增加、退货率提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等情况,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影响并导致期后业绩下滑;若上述风险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多项风险因素同时发生,不排除极端情况下公司出现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或上市当年即亏损的风险。
“元创股份的基本面在拟主板上市企业且在大盘蓝筹定位的背景之下看来,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及持续性上,都略显单薄。”
自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主板的定位被监管层一再强调即应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而元创股份的业绩稳定性与盈利持续性恐难以符合“大盘蓝筹”的要求,元创股份要想更贴合主板上市企业的定位,可能仍有一段路要走。
股权高度集中,无外部投资机构
除了业绩问题外,股权问题也是元创股份的一个绕不过的坎。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元创股份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文杰合计控制公司股份的90.93%,王大元系王文杰之一致行动人,为王文杰之父,其通过直接持股方式控制公司4.31%股份,王文杰与王大元合计控制公司股份的95.24%。如元创股份此次上市成功,王文杰仍控制着公司高达71.43%的股份,事实上,元创股份就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而在管理上,元创股份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7名董事,全部由实控人王文杰提名,其中郑啸是王文杰的外甥,当前任总经理,王文杰联合外甥占据了非独立董事的半数,对董事会投票有较高的控制权。
对于元创股份而言,家族企业管理模式隐藏着极大的弊端,权力制衡的缺失便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元创股份的管理中,家族成员在公司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外部股东和独立董事的有效制衡,容易导致决策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其内控机制能否有效运行也难以令市场所信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元创股份的股东中,除其自身的员工持股平台星腾投资外,只有另外6名自然人股东,这6人均为2020年3月元创股份筹备上市时引进,持股比例合计不超过5%,除此之外,元创股份再无外部投资机构。
而这6名自然人股东的身份,也颇为神秘,尽管元创股份表示该6名新增股东均为企业家,因看好公司未来成长而投资公司股权,然而,据公开渠道均无法查询到该6人在其他单位的信息,这6人也均未在元创股份任职,对于元创股份的这种股权治理结构,在目前的IPO案例中也是比较罕见的。